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靜的禪境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集】靜的禪境  1988年2月24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於大覺如來精舍
禪修從見自性起修而至涅槃,都要從「靜」字下功夫
一個年頭的開始  師父以「平常心」勉勵大家。什麼是平常心?師父開示說︰「平常心」就是「心常平」。如何才能使心常平?心要常靜,所以今年以「心常靜」勉勵大家。每個人禪修、待人處事都要做到心常靜,這樣對大家的出世法、入世法都有幫助。什麼是靜?接著 師父又開示說︰靜有幾個境界︰
一、青青草原,藍天白雲,無爭無鬥,天倫之樂。當大家在禪坐時,觀想你就坐在一片自然安逸的青青草原,或是另一個平安、和祥的法界中。頭頂上是藍天白雲的祥光,這時你將會感到人與世無爭無鬥,共享大自然天倫之樂趣。平時能有此感受,就是見自性的境界。
二、青天無雲,無爭為靜,無雲無爭,自見法性。這是靜的功行深入變化。青天無雲,是指自己的身心清淨無染。這時你會覺得與世無爭的寧靜,一切眾生與我平等同在,一切充滿親切和法喜,這時你已經見證法性的境界。
三、身體常青,心裡常靜,身心清淨,自見真心。身體常青是體內無地獄,心裡常靜是心中無眾生。身心清淨、自見真心是萬德莊嚴。自能證得真如佛性。
四、生從靜中來,死回靜中去,生死無來去,靜中無生滅。生從無始靜中來,死回無滅靜中去,生命是無來無去,無生無滅,這是涅槃境界。
禪修要從見自性起修而至涅槃,都要從「靜」字下功夫。  師父又開示如何才能開悟,並舉例說︰「從前東漢末年,中國處於分裂的戰亂時代,有一次關公征伐東吳,在麥城之戰中,頭被殺而飛出去。這時關公的靈魂就大聲喊叫說︰『還我頭來』。連續了三天三夜,驚動了人天法界。後來,有位大士,叫普靜禪師,前來度化關公。他走到關公靈前說道︰『你今天只不過掉了一個頭,就叫喊還你頭來,而以前你過五關斬六將的時候,那些人頭又叫誰來還呢?』言下關公馬上頓悟,就做了佛的大護法,一頓成為大菩薩。」
所以大家平時不要只想到自己,更要想想別人,關心別人才好。今天大家來到大覺如來精舍禪修,這裡是精進無上菩提的大道場,大家不要停留在獨覺禪階段,這樣子是絕對不會有成就。世尊在世弘法時,也不喜歡獨覺禪,如有這些人在就不說法,盼這些人能及時開悟。所以,大家多用心參悟禪修,成就無上菩提。修無上菩提法門,先要發菩提心,菩提心也就是慈悲心、平等心。修行無上菩提法門,要從慈悲心,平等心入門。
文章來源  http://www.zen.org.tw/web/tt20111121.php

菩薩六度波羅密

【悟覺妙天禪師開示集】菩薩六度波羅蜜   
文/悟覺妙天禪師(摘自佛祖心印 禪天下出版)
六度波羅蜜就是菩薩道,
要做到無相布施、清淨持戒、無生法忍、加速精進、開悟禪定、圓滿般若。
從六度萬行中,你會瞭解,修行就是要去圓滿從「凡人」到「佛」的一切條件,
等到萬德具足的時候,你就是一尊莊嚴的法身佛。

禪宗的修行方法是修菩薩行,身為一名菩薩行者,應該怎麼修?就是要行菩薩道。什麼是菩薩道?就是六度波羅蜜,所謂的六度萬行。
度,就是普度、普化、幫助、解脫的意思。六度波羅蜜,是指六種幫助修行人解脫的方法,可以從此岸的痛苦,到達彼岸的光明世界。這六種方法分別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布施—無相布施
布施,又稱為第一波羅蜜,一般人行布施,大都侷限於財施,直接以金錢幫助受難的人,這是對外在「色身」的布施,是有相布施,可以造福德。
而菩薩行者所行的「菩薩」布施,不同於「人」的布施,這種布施是對內在「靈性」的布施,是一種無相布施,並不一定要花錢,比方像接引一個人來修行,如果有一天他的靈性成就了,就是無相實相的成就,所以不要小看接引的工作,這是讓靈性成就的無相布施。
另外像護持道場也是無相布施,因為道場需要租金,需要管銷費用,所以要靠大家共同護持,才能讓更多人來修行,進而得到靈性的成就,這是真正的無相功德。
佛在《金剛經》第二十四品「福智無比」中曾說:「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羅蜜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他人說,於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意思是說,如果有一種人,把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如須彌山一般大的山,所聚集起來的七寶,都用來布施;另外又有一種人,以這部《金剛經》或是其中的四句偈來修行、受持,來為他人解說、讀誦;這兩種人比較起來,就表相上看,好像後者的福德比不上前者的的百分之一、百千萬億分之一,甚至更微小,連算數都算不出來,但實際上,後者能夠讓人受持《金剛經》,或是受持其中的四句偈,甚至能夠接引對方來修行,將來有機會開悟成就,這樣的功德比前者的物質布施要大得多,而且根本無法相比,所以佛才會說「福智無比」,因為這種功德與智慧,是不能以物質的角度來相比的,由此可見無相布施的重要性。
持戒—清淨持戒
修行的目的,是要解脫色身的業,以及一切慾望需求,也就是要解脫「色聲香味觸法」。因為解脫就是清淨,不解脫就是污染,就是根塵、障礙,也是輪迴之因、煩惱之因。所以真正的持戒,是讓身心都得到清淨,就和自性一樣,這就是清淨戒。
說得更明白一點,菩薩行的持戒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就是戒。「良心做人、良心做事」,就是戒,良心就是自性,就是清淨。
當然,一般修行人所奉行的戒律,諸如五戒、十善等等,是有其存在的必要,但真正重要的是,要讓靈性在每一個當下都能夠清淨,而不是只有表相的守戒。
忍辱—無生法忍
所謂忍辱,並不是指遇到難堪時,你要忍耐,因為以「人相」來說,一個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忍到極限就會崩潰,容易做出失去理智的事,所以忍不住就會傷害別人,但是忍下來也是跟自己過不去,會對身心造成傷害。
菩薩的忍是「無生法忍」,因為所有的難堪都是外相,內在的本心還是一樣清淨,所以要能很快轉化自己的情緒,不要讓這些外相停駐在心上,那就不清淨了。那麼要如何才能達到這種境界?必須要能夠離相,否則不可能做到。
所以真正的菩薩並不會在意那個受辱的「相」,就當作沒有發生過一樣,「本來無一物,何處若塵埃」,這就是「無生」,既然一切無生,當然也沒有什麼值得忍耐的,這才是菩薩所修的忍辱行。
精進—加速精進
一般人認為,精進就是每天勤作早晚課,其實真正的精進,是指如何從「人」快速進入「靈性」,就像飛機起飛前的加速度一樣,只有這種加速的力量,才能衝破生理的關卡、心理的關卡,以及過去世的關卡,然後進入靈性世界。
所以,精進就是要加速見性,只要能夠見到自性,色身何時滅度都不是問題,到時候自然會有一道佛光來接引你,因此一定要見到自性,才能見到如來,也就是見佛。
所謂見佛,並不是用「人相」見佛,因為佛是在無相實相的世界,不是在有相的世界,所以用有相的肉眼是見不到佛的,只有無相實相的靈性,才能見到佛的世界。
也就是說,見佛是「靈性」見佛,不是「人」見佛,所以要趕緊進入靈性世界,也就是要加速見性。
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修行其實就是和時間賽跑,因為人的生命有限,所以不要存著「我還年輕,不急著修行」的念頭,要知道人生無常,我們隨時都在和時間賽跑,如果你能超越時空,這一生就贏了。因此,修行人要把十年當成一年、把一年當成一個月來用。那麼要如何善用?一定要有計畫,要定出進度,然後逐步落實。如此一來,你修行一年,勝過別人修十年,這樣不成就也難,這就是加速精進。
很多人把修行當成休閒,用悠哉遊哉的態度來面對,這樣是不對的。以燒開水為例,如果火不夠大,水就燒不開,如果一直都是用小火、慢火來燒,不但燒不開,反而會把水燒乾。同樣的道理,如果修行人的精進力不夠,等於是徒費生命,所以精進力非常重要。
而修行的目的,是為了要成就佛菩薩,也就是要從人界超越天界,直接到達菩薩界、佛界,所以一定要發揮精進的精神與力量,同時還要不斷累積「行」的功德,也就是要接引。如果你連接引都做不到,又如何普度眾生呢?
很多人都是從「行」中開悟的,修行如果不開悟,就會一直停留在凡夫俗子的思想層次,這樣不可能成就。而開悟是在「行」的當中、在「修」的時候,藉由聽聞佛法、閱讀佛經、禪定、接引等方式,去印證佛的境界。這種行菩薩道的心得與修持禪定的體悟,可以讓你在「修」和「行」的時候,得到很多收穫,這樣才能夠加強自己的精進力,才能夠在修行上有所突破。
禪定—開悟禪定
修行的目的是要到達彼岸,到達佛的光明世界,但如果只有唸佛持咒,是不夠的,一定要經過禪定,而且是開悟的禪定。因為禪定好比是一艘般若船,可以讓我們經過正定、大定、深定、妙定的層次,從三次元的地球時空,超越到高次元時空;讓我們體內的眾生得到解脫,成就佛菩薩;讓我們從有形有相的現象界,直接到達真如實相的如來佛地;這是禪定的目的。
因此,在禪定的時候,不應該有妄念,要放下一切,從離相、無我,而進入無相世界、實相世界;從零思想、零妄念,到潛意識的清淨,到無限大的性海、空海,然後入定於實相界。修行一定要做這種功課,這是真修實證的功德。
由此可知,禪定不是傻傻的坐在那裡打坐,因為地球的時間與空間不足以讓我們成就,所以修行人一定要懂得利用宇宙時空,如何利用?唯一的方法就是禪定。
在禪定中,會依你的清淨度而得到不同的靈力(佛力)加持,這種靈力的強度可以幫助你脫離地球的現象界,進入外太空的無相實相界,這就是宇宙時空的力量。
一般人誦經、唸佛,並沒有超越地球的時空,靈性仍在色身的層次,所以再怎麼修,只不過是求得心平氣和而已。但是佛陀告訴我們,修行要明心見性,要見性成佛,否則沒有益處。那麼要如何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定要經過禪定,這是修行要有的開悟。
很多人在禪定的時候會打瞌睡,那是因為他沒有修行目標,所以才會昏沈。禪定不是坐著無所事事,胡思亂想,而是要做到身心統一。當身心都靜下來的時候,就會接到一股力量,同時也會從體內產生一股力量,這內外的力量可以幫助你突破身心的障礙。
然後在禪定中,你要與佛菩薩相應,與上師相應,並不斷懷著一種「我要在這一生這一世成就佛菩薩」、「我要和觀世音菩薩一樣」的正念,很自然的,你的心中就會有大菩薩的慈悲心與清淨心,一段時間以後,你就會有變化,有一天你會在禪定中見佛,佛會來幫助你,為你加持。
般若—圓滿般若
般若,就是圓滿我們從「凡人」成就到「佛菩薩」的一切條件,簡單的說,就是要見證到佛國淨土。不但要見證佛國淨土,而且還要成就佛菩薩,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見這是多麼重要!
如何才能見證般若?就是在禪定中,一定要和上師的證量相應,和佛菩薩相應,而不是傻傻的坐著打瞌睡。至於要如何相應?要有一顆虔誠的心,同時還要發菩提心。
因為有了願心以後,才會有力量去行接引,而這不是靠意識就能做到,是內在的靈性得到上師、佛菩薩的證量,也就是光,這些光是無量的生命之光和無限的般若智慧,讓你知道,該如何從「人界」直接到達「佛界」。由此可知,般若絕對不是一般的聰明才智。
當你有了這種般若智慧,精進力就會一直加強,只要時間到了,自然就會得到。也就是說,當你的修行境界到達菩薩界時,自然會瞭解菩薩界的情形,到達佛界也是一樣,而且還可以造化人間的美滿,造化眾生來成就。
所以,只要能夠「圓滿般若」,就能夠「萬德莊嚴」。行六度萬行,就是萬德,當你行六度萬行到達相當程度,亦即功德圓滿的時候,就是萬德莊嚴,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換句話說,就是成就佛菩薩了。
總之,六度萬行非常重要,尤其是修禪宗印心佛法,先要滅度四相,行六度萬行。所謂六度萬行就是六度禪行,就是菩薩道,身為禪行者,一定要行菩薩道,否則如何能成就?
因為「佛」與「菩薩」很接近,如果要成佛,一定先要成就菩薩,除非是大根器者,可以「當下開悟,當下成佛」,否則一定先要得到菩薩心,要行菩薩行,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節錄自佛祖心印 禪天下出版 第88頁
文章來源  http://www.zen.org.tw/web/tt20111128.php?page=3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跨世紀的光芒 金菩提葉特展金色畫廊展出

你能想像在菩提葉上作畫是什麼樣的樣貌呢?在南投草屯鎮的金色畫廊裡,正在展出盧俊達的金菩提葉特展,畫家深切感受到上帝佛陀菩薩聖者的慈悲愛心,將這福至心靈的感恩感動,透過畫作展現佛像莊嚴之美。
以展出超越時空,內蘊光能藝術作品的金色畫廊,為了造就善的美好生命契機因緣,目前在畫廊裡,展出當代藝術家盧俊達的金菩提葉畫,系列特展。
16歲開始學油畫的藝術家盧俊達,在28歲那一年,受到禪宗師父點化後,開始禪修從事佛像畫作,為了對佛藝術表達虔誠尊敬,用寶礦石融合膠彩,在菩提葉上創作佛像畫,是台灣第一人,也是世界目前唯一用此方式作畫。
因為經常在夢境中看到佛的金身周圍菩薩圍繞,讓他立志終身以畫佛像來供養佛,畫廊內總共展出38幅作品,每一幅都是用鑽石藍寶石紅寶石翡翠,鑲在作品上,有些是純金壓膜創作出佛祖畫像,其中這一幅西方三聖畫作,鑲了2000顆鑽石,佛祖眉心鑽石經過CIA認證,整幅畫從創作到完工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欣賞禪畫感受佛菩薩的法喜慈悲,為芸芸眾生帶來另一種藝術饗宴。


資料來源  http://www.bltv.tv/news/?f=content&cid=9973

冥想不僅可紓壓 還能增強身體免疫機能

現在人工作壓力大,需要更多的紓壓管道,於是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學習冥想、靜坐等古老的方法。一項發表在《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期刊的研究發現,透過冥想或是靜坐等方式,可以對我們的身體有相當大的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可以改變免疫系統,降低血壓,並且增強認知功能。(圖片翻攝自Daily Mail網站)
在東方的宗教或是靈性修練當中,靜坐或是冥想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而且逐漸在世界各地蔚為風潮,被很多人用來紓解龐大的生活壓力。哈佛大學跟久斯塔斯李比希大學(Justus Liebig Univeristy)的研究人員發現,冥想除了可以幫助提升免疫系統外,還可以讓心理健康,證明冥想不是一個空泛的方法,而是一個有效的技巧。
主導這項研究的布麗塔(Britta Hazel)博士表示,之所以要研究這個主題,是為了要揭開古老宗教提到「正念」的科學性,如果可以清楚這些方法對身體的好處,未來醫師就可以用這些方法幫助病人。目前研究團隊正在更進一步的探討,如何將冥想用在醫療與日常生活中,並且發揮最大的功效。但是仍有不少的科學家對於冥想,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認為冥想對身體的好處被誇大了。

資料來源: 

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

大腦結構與功能

結構與功能 內容
大腦皮質 (Cerebral cortex)
• 思考
• 自主性運動
• 語言
• 推理
• 知覺  "cortex" 這個字在拉丁文中所代表的意思是 "樹皮", 這是因為大腦皮質是由神經細胞所組成厚約僅2~6公釐的組織, 左右半球的皮質區是靠胼胝體互相連接。
小腦 (Cerebellum)
• 運動
• 平衡
• 姿勢調整  "cerebellum" 這個字在中所代表的意思是 "小腦", 位於腦幹的後方。 小腦和大腦皮質區一樣,也有所謂的半球結構。
腦幹 (Brain Stem)
• 呼吸
• 心跳
• 血壓  腦幹指的是位於丘腦與脊髓之間的區域,其中包含了medulla, pons, tectum, reticularformation及tegmentum等部份。
丘腦 (Thalamus)
• 感覺
• 運動  丘腦負責接收來自感覺器官的訊號,並將之傳達至大腦皮質區。又稱視丘。
丘腦下部 (Hypothalamus)
• 體溫
• 情緒
• 饑餓
• 口渴
• 心跳節奏  丘腦下部是人體內的溫度調節中心,可以感應體溫變化並適時給予調整。又稱下視丘。
邊緣系統 (Limbic System)
• 情緒反應  邊緣系統包括了杏仁核(amygdala),海馬迴 (hippocampus),乳頭狀體 (mammillary bodies) 以及cingulate gyrus等區,此系統在情緒反應的控制上非常重要。
海馬迴 (Hippocampus)
• 學習
• 記憶  海馬迴屬於邊緣系統的一部份,在記憶和學習的腦部功能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基底神經結 (Basal ganglia)
• 運動  基底神經結實際上是globus pallidus, caudate nucleus, subthalamic nucleus, putamen和substantia nigra等區域的總稱, 在運動協調上有著重要的角色。帕金森氏症的產生原因即是此區域發生病變所造成的。
中腦 (midbrain)
• 視覺
• 聽覺
• 眼球運動
• 身體運動  中腦包含了superior colliculi, inferior colliculi及red nucleus等區域。
資料來源     http://emotionalbrainnctu.blogspot.com/2011/02/brain-anatomy-and-functions.html

打坐可在八周內改變大腦結構

由馬薩諸塞州總醫院(MGH)一個研究小組主持的一項研究發現,接受僅8個星期的打坐練習就可對大腦主導記憶,自我認知,同情和應激狀態的區域產生可以觀測到的變化。這項研究將發表於1月30日的《精神病學研究:神經影像》。

“雖然可以想見,打坐容易使人平靜和放鬆,但是打坐者長期以來一直聲稱,打坐還提供了日常生活中認知和心理上的好處。”該研究的資深作者,麻省總醫院精神科的神經影像學研究計劃的薩拉.拉扎爾博士說, “這項研究表明,打坐者感覺更好不只是因為他們花時間放鬆了自己,大腦結構的改變可能是背後的因素。”
拉扎爾小組和其它以前的研究發現經常打坐的人和一般人在大腦結構上有區別,他們觀察到經常打坐的人的大腦皮質在與關注度和情感融合有關的區域變厚。但是以前的研究對這些差異是否來自打坐沒有定論。
在這一研究中,他們利用磁共振成像對16位參與實驗者的大腦在參加實驗前和實驗結束后兩個星期分別照像並加以比較。在打坐練習中,參與者在每周的聚會中練習留心(mindfulness)冥想打坐,此外要求他們記下自己每一天練習的時間。他們還對一個對照組在相同時間作了類似的核磁共振照像。
打坐參與者報告他們平均每天練習留心打坐27分鐘。對磁共振圖像分析主要集中在以前研究發現打坐練習引起大腦結構不同的區域。發現海馬區灰質密度增加,而這一區域在學習和記憶的發揮重要的作用。另外,與自我意識,同情心和反省相關結構的灰質密度也有所增加。參與者報告的壓力減少與杏仁核灰色物質的密度降低呈正相關,這是眾所周知在焦慮和壓力發揮重要作用的區域。但與自我意識相關的島頁結構則沒有發現有變化,雖然在早先的研究中發現了變化。作者認為,這些區域的變化可能需要長期的冥想練習。而對照組中則沒有觀察到這些變化,表明這些變化不是隨着時間的流逝而引起。
“這項研究引人注目的地方是看到了大腦的可塑性,而且,練打坐我們可以主動改變大腦,並能增加我們的幸福和生活質量。”論文的第一作者,麻省總醫院和德國吉森大學的研究員布麗塔.赫則爾博士說,“其它研究顯示,在不同的患者人群,冥想打坐可以顯著改善各種癥狀,我們現在研究大腦中促進這些變化根本機制。”
邁阿密大學的神經科學家阿米什.傑哈博士說:“這結果揭示出以留心冥想為基礎的練習的機制。它表明,壓力體驗不僅可以通過一個8周的訓練計劃減輕,而且這些變化對應了大腦杏仁核結構的變化。這一發現為進一步研究通過心理減輕壓力,防止壓力有關的疾病,如創傷后應激症打開了通道。”。
【新三才首發,轉載請註明新三才】
資料來源   http://www.newsancai.com/big5/science/5-discovery/32680-2011-01-22-02-09-23.html

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金剛經真修實證影片-02

主講者 : 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VSBD4c_dZ4&feature=related

金剛經真修實證影片-01

主講者:禪宗第八十五代宗師 悟覺妙天禪師



資料來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pyhMR-z8tM

2011台北世界設計大展

IDA簡介
國際3大設計社團組織為國際工業設計社團協會(Icsid)、國際平面設計社團協會(Icograda)與國際室內建築師設計師團體連盟(IFI),為因應全球化及未來跨設計領域的潮流,2007年,此國際3大設計社團組織(Icsid、Icograda及IFI )正式組成國際設計聯盟」(International Design Alliance ,IDA ),期望能夠達成個別組織無法單獨完成的任務和使命,達到更佳之跨領域合作。

全球首次世界設計大會
2011臺北世界設計大會是由國際3大設計社團組織(Icsid、Icograda及IFI )所組成的「國際設計聯盟(IDA)」在成立後首次的世界設計大會。台灣創意設計中心在政府的支持下,經過長期的努力,終於從全球13個國家、19個城市中脫穎而出,取得2011世界設計大會的主辦資格。這項結合平面設計、工業設計及室內設計等三項設計領域的設計盛宴,可說是設計界的聯合國大會。

交鋒 Design at the Edges
‧共包含三項意涵設計:實務與其他領域(包括科學、技術、政府、商業、非政府及人道組織)在設計相互激盪後的前瞻突破。
‧不同設計專業(特別是工業設計、視覺傳達設計與室內設計)相互激盪後的前瞻突破。
‧呈現具嶄新、爭議性、實驗性及挑戰設計專業界限作品與概念。
資料來源:http://www.2011idacongress.com/default.asp

2011年9月27日 星期二

金剛經第二品 善現啟請(下)

 《修行即修心》 善現長老‧啟請佛訓
                                                                                                       主講人/悟覺妙天禪師
出處/《金剛經真修實證》
記得有一次,我在機場的候機室裡,看到對面的一位太太,手裡拿著計數器在計算唸佛的次數,這樣並不是真正的唸佛。
唸佛法門是修佛的一種方便法,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從唸誦佛號的方便修行中,慢慢的,以漸進的方式,讓自己開悟修行的重要,明白我們投胎人間的目的,是為了要成就佛菩薩,往生極樂世界。
所以不管是唸佛、拜佛,當我們在唸誦「阿彌陀佛」佛號時,一方面要很虔誠,另一方面還要從心裡發願成就阿彌陀佛,而不是只有在嘴上唸佛,請佛菩薩保佑自己平安而已。
舉例來說,去年高雄曾發生登革熱疫情,大家都忙著撲滅蚊子。有一則新聞報導說,一位出家眾在打蚊子的時候,還一邊唸著阿彌陀佛,以彌補自己「殺生」的罪過。
從佛教的觀點來看,這位出家眾唸阿彌陀佛的目的,是希望被他拍死的蚊子能夠早日轉世為人,並且要有開悟修行的智慧,所以我認為,對於撲滅一些可能會危害健康、影響衛生的害蟲,如蟑螂、蚊蟲、老鼠、細菌…等,應該都要心存這種慈悲心,而不是像一般認為,只是請佛菩薩超度牠們而已,或是執著於「殺生」的戒律,我想像這種正面性的,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修行應該要瞭解整個佛法的真正意義,比方像殺生,如果你以武器或言語去傷害他人、或是對他人施暴等等,也是一種殺生,不一定只限於殺死對方,所以修行佛法要了其義,不要執著。
另外,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滅度一切貪心、嗔心、癡心、慢心與疑心,這些三毒二邪之心,都全部要滅度。

金剛經第二品 善現啟請(中) 主講者--悟覺妙天禪師

善現長老‧啟請佛訓 《菩提心》
主講人/悟覺妙天禪師
出處/《金剛經真修實證》
在宇宙的十法界中, 眾生自千百億萬劫以來,一直在六道中輪迴,只有輪迴到娑婆世界(人間)時,依佛緣成熟,修行最究竟正法,成就佛菩薩,才能讓靈性真正、完全的解脫。
要讓靈性得到完全解脫,必須達到幾個條件,首先要了解,我們的靈性本來就是一個靈光體,祂會發光,像佛光一樣,這種光是一種透明的琉璃光,比雷射光還美麗,可是眾生的心,因為累世造業的緣故,讓這些記憶都留在靈光體上,障蔽了祂本有的光芒。
所以我們要修行,在這一生這一世不再造作惡業,喚醒內在的善心、愛心與慈悲心,然後在禪定中,現出一道道的光芒,來度化這些過去的業力,等到業力全部度盡,靈性光芒復現,就「自性現前」了。
當我們回復原本的靈光體時,就是「見性」。由於自性光與極樂世界的佛光相同,所以祂自然會相應,會回到佛國,這就是「自度」,不必再等佛菩薩來接引我們。
但是修行要成就,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股強而有力的精進力,就像飛機要飛上天空的那種加速度力量,要很專注。偏偏很多修行人都缺少這一分力量,只是把修行當成是一種休閒,這樣是不夠的,應該要有一顆專注的心。
發菩提心 接引靈性
看《金剛經》的時候,除了看經文,還要去「參」,參佛所說的正法,參佛為什麼要這麼說。

金剛經第二品 善現啟請(上) 主講者--悟覺妙天禪師

善現長老‧啟請佛訓 《心懷慈悲 發願利他》

主講人/悟覺妙天禪師

出處/《金剛經真修實證》

真心供佛 無限功德

佛說法的地點,是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舍衛國在當時中印度諸國中,算是比較大的國家,國中有一位慈悲的長者,由於常發善心照顧貧苦孤獨、無依無靠的老人及孤兒,所以國人都尊稱他為「給孤獨長者」。

他以黃金鋪滿地的代價,買下這座祇樹給孤獨園,供養佛陀,請佛在此說法。

從這裡,我們可以瞭解一個重要的修行觀念,就是當佛住世的時候,修行人以一顆虔誠的心來供養佛,是無限大的真功德!

另外,從這段經文中可知,佛在用餐的時候,並沒有請弟子為他托缽,祂也和大家一樣,親自行腳到城裡化緣,來回要走一兩個小時,同時佛也沒有在中途停下來休息,而是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才開始用餐,可見僧團的生活都很嚴謹,也很有規律。

佛在用完餐後,把衣缽收拾妥當,就準備要禪定了。

這時,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位追隨佛陀修行的弟子,這是第一品的內容。

第二品經文講解

第二品「善現啟請」的主旨,是長老須菩提恭請佛陀說法。我們知道,每一次都要恭請佛來說法,這是一種規矩。經文是這麼說的: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在那個時候,長老須菩提從眾人當中起身,偏袒右肩,走向佛前,右腳膝蓋跪地,手結金剛蓮花印,非常恭敬的合十為禮,向佛表白說:「世間最偉大、最稀有、最尊貴的世尊,佛平常對我們這些禪修菩薩是如此的善加護念,如此的愛護我們,關心惦念著我們,希望我們能夠早日成就,也非常善巧的教導我們,讓我們能夠早日開悟。

世尊,我現在有一個問題,想要請世尊開示,問題是:修行的男眾和女眾,應該如何發起成就佛菩薩的菩提願心?又該如何保有這顆菩提心?如何降伏起心動念的凡俗之心、煩惱妄心?」

(詳文請參閱禪天下第85期)
文章來源 http://www.zencosmos.com.tw/web/sutra/94-85

金剛經第一品 法會因由 主講者--悟覺妙天禪師

禪定調心‧與佛相應 《法會因由 說法聚會 由此起因》
主講人/悟覺妙天禪師
出處/《金剛經真修實證》
禪定的姿勢很重要,首先要做到「坐姿如鐘」,坐的姿勢要和大鐘一樣,如如不動。其次要「背直如松」,背脊要挺直,就像松樹的樹幹一樣筆直。第三是「身心放鬆」,第四是「腦海空空」,如何讓腦海空空呢?就是要「精神集中」,這是第五個要點。
如果你能夠掌握「坐姿如鐘、背直如松、身心放鬆、腦海空空、精神集中」這五個要點,在禪定的坐姿方面,就可以坐得很好。
安定放鬆 克服酸麻
許多人在禪定的時候,常會因為腿麻而坐不住,這時怎麼辦?你可以一面繼續保持安定平靜的心態,一面很輕鬆、很自然的換腿,但眼睛不要睜開;因為睜開眼睛換腿,等於又重新開始坐,是不對的方法;所以不要睜開眼睛,輕輕換腿即可。
呼吸聲大是病息
坐姿坐定以後,接下來就要調息、調心,一方面調整呼吸,使其順暢,一方面讓心定下來、靜下來,不要胡思亂想,要讓自己的心與佛菩薩相應。你可以觀想自己最尊敬、最恭敬的一尊佛或菩薩,以心與之相應,自然就可以定下來、靜下來。
接著,就要調呼吸,因為剛坐下來,呼吸會不順暢,有些人在禪定時,呼吸的喘息聲很大,那是一種病息,而正確的呼吸是沒有聲音的,這點要特別注意。
一般人是以胸腔呼吸,氣只吸到胸腔,就呼出去了,其實這是一種不良的呼吸方法,比方像狗,也是用胸腔呼吸,所以牠跑幾步就很喘。我們可以從這裡得到一種開悟,就是要練習深呼吸,把呼吸延長到腹部,這是第一個階段。
首先,在禪定之前,先結金剛蓮花印,然後禮敬十方諸佛,恭請十方諸佛為我們佛光加被,然後放下來,結禪定印。
接著要調心,讓自己的心與佛菩薩相應,把心靜下來、定下來。之後就開始調呼吸。你可以先做幾次深呼吸,注意不要有聲音,讓氣慢慢從鼻孔進來,到腹部,再慢慢從鼻孔出去,這樣做過幾次以後,呼吸就會很暢通,不會有喘氣的感覺。

文章來源  http://www.zencosmos.com.tw/web/sutra/93-2011-06-17-01-21-26
(詳文請參閱禪天下第84期)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禪宗正法的傳承

        禪宗的傳承,始自兩千五百年前,世尊在靈山法會上「拈花微笑」。當時,佛陀手持大梵天王所供養的金色蓮花,不說一語,全場只有大迦葉尊者破顏微笑。原來,佛陀已經將傳承以「佛心印心」的方式,傳給大迦葉尊者,成為西天(印度)禪宗初祖。
        世尊當時對所有弟子開示:「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此一「佛心印心」的印心佛法,就是禪宗的傳承。世尊傳法四十九年,說法無數,卻稱「未曾說得一字」,此不說而傳的佛法,就是印心佛法,印心佛法是世尊「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殊勝法門。
        大迦葉尊者將法脈傳給二祖阿難尊者,阿難尊者續傳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就這樣一代一代傳到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祖師,祖師稟承師囑,於其涅槃後六十年東來中土弘法,成為中國禪宗初祖。中國禪宗自初祖達摩祖師,迭傳至六祖慧能大師,自此開展出五家七宗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溈仰宗、法眼宗,禪宗法脈廣布天下,度眾無數。

禪修的益處

文/ 悟覺妙天禪師
改變體質
經過禪修後,我們的氣會自然地變化,會保持年輕、充滿活力、精神非常旺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由於身體沒有毛病,可以在工作上、在家庭、在社會上盡自己的力量。修禪可以把一個人的體質,從生病改造成不生病,退化的細胞可以再生,如果修到最高境界,還可以發現,有一種綠色的光與紅色的光,配合起來就是超生命之光,這是一個原始生命的光,透過這個光可以讓生病的細胞再生,可以改變人的體質。

人為什麼要修行

文/ 悟覺妙天禪師
●修行是為了安頓身後去處
人為什麼要修行?修行的目的是什麼?以整個宗教來看,不管是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回教…,其教義都是為了要超度靈性。基督教說「信我者,得永生」,佛教也說「超凡入聖,成就佛陀」,如何才能獲得永生,往生極樂世界?就是要修行正法。一般人的人生價值觀,不外是成就一番豐功偉業、賺得萬貫家財,或是做大官、享名利、擁權勢…,但這些榮華富貴總有消失的一天,當人生走到盡頭的時候,一切都是空的,什麼也帶不走。其實,人生真正的價值是找到自己的身後去處,才不會在大限來臨時不知所措,驚慌害怕;這是修行的目的。雖然我們不知道自己從何處來到人間,但也不要糊里糊塗地又離開,應該在這一世就能掌握自己的往生去處,以佛教來說,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具足成就佛菩薩的條件。
●超凡入聖 斷除輪迴
當我們在世的時候,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或肢體去感覺,也就是說,人是生活在物質的世界裡。可是靈性屬於精神世界,當物質的色身滅度以後,祂該何去何從呢?
佛教有所謂的十法界,由上而下分別是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前四者為「四聖」,後六者為「六凡」;「人」正位於中間。在「人」以上,是不同程度的福報,「人」以下,則是不同程度的災難與苦厄。我們要藉由修行正法來消除過去生中所造的罪業,使之得到清淨,然後才能到比較高的法界去。即使下一世再投胎為人,也會更聰明、更有福報。而且修行到最究竟可以成就佛菩薩,所以每個人都要修行,不修行就無法提升靈性到更高、更清淨的法界。換言之,靈性是不生不滅的,當色身毀壞的時候,祂會依我們此生或過去生中所造的功德或罪業,而決定往生到哪一個法界。

關於悟覺妙天宗師

●皈依禪門 實修實證西元1934年, 悟覺妙天禪師誕生於屏東縣一個純樸的農村,幼年時期飽嚐戰爭之苦,加以母親早逝,讓禪師幼小心靈即體會出人世間的空苦無常,因而開啟了禪師追求靈性解脫的悟性。禪師在追尋完美生命的過程中發現,若要提升人心,惟有追求「禪的精神」,只有「禪」能改造人類的無明心性,因為「禪」具有不可思議的真善美力量。
修行之初,禪師到過大小寺廟、道觀、神壇,跟隨朋友上教堂望彌撒,研讀宗教書籍,如佛教經典、道家經書、基督聖經、一貫道、摩門經等,各宗教都去參訪,但結論只有四個字-現代人大都落入了「迷信、迷惑」的泥淖,這令禪師感慨萬千。禪師認為,修行應該回歸「正法的智慧修行」,徹底取代時下傳統宗教一切流於表相的活動及修持方式,才能直接清淨本心,變化氣質,而明心見性,成就無上菩提。